父母應是孩子的大山,而不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家中“領導”
不知道有些家長有沒有察覺到,為什么一回家,孩子就馬上進房間躲起來,與家長相處時更是小心翼翼,害怕說錯話,做錯事。遇到問題和困難也不敢跟父母求助。
如果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個現象,那就要考慮是不是自己平時對孩子太過嚴厲,不理解,不接納孩子。這種不理解和不接納會把我們的孩子推得越來越遠。
《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》中寫道: “小孩寧愿被仙人掌刺傷,也不愿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。”
作為父母,理應是孩子最親近的人,但是我們的孩子為什么遇到問題就屏蔽父母呢?
為什么我們的孩子一看到家長回來了就唯恐避之不及呢?
家若不是孩子溫暖的港灣,孩子又怎能輕易暴露自己所有的脆弱
在心理學上,有一個概念叫做“存在性焦慮”。
意思是,如果孩子不管說什么做什么,父母總是抨擊,不理解不支持。導致孩子在潛意識中認定自己是不被父母所接納所包容的。
在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。
被欺負了,自己躲起來獨自療傷,直到現在長大了,他都沒有遇事向父母求助的習慣,什么事情都自己扛,哪怕再苦再累都不會和父母說一句。
父母可能不知道,自己和孩子情感的斷裂,都是由于那一次次責罵,一次次的潑涼水造成的。
前幾天,一起未成年人暴力慘案震驚了全網。
說的是江蘇南通的一位15歲的少年,因為勸架而得罪了兩個不良少年,最后被圍毆活活打死。
這位孩子的媽媽說“他從沒跟我說過惹怒過哪位同學,也沒聽說他和哪位同學、老師有過不和的。”她始終想不通自己的兒子為什么會遇到這種事。
之后才了解到,這位少年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欺負了,媽媽回憶,孩子不久前曾從家里私自拿過錢。
她發現后曾追問原因,孩子給出的理由是“拿錢和同學合伙買了輛電動車。”
而那所謂的電動車,至今都沒看見過。
原來,孩子將錢給了不良少年。出事之前,孩子沒錢用,還曾想向對方要回10塊錢,但對方沒有還給他。
不僅如此,還在QQ上各種恐嚇威脅。
被欺負、被要挾、被敲詐,這其中包含了多少恐懼、焦慮、無助……
然而這所有的一切,這個男孩都沒向父母提過一句。
學不會求助的孩子,就像被折斷翅膀的天使,難以高飛。
世間風險萬千,作為父母,除了教會孩子獨立解決問題,更要教會孩子如何向外界求助。
讓孩子學會積極求助,是父母的必修課。
每個孩子都會犯錯,尤其是當孩子犯錯時,父母的反應會影響孩子的一生。
如果父母隨意責罵,口不擇言,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錯誤是不被接納的,甚至認為“犯錯可恥”,那么孩子會害怕犯錯,更不敢和父母傾訴。
但如果父母學會接納孩子的錯誤,引導孩子思考:“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,我該怎么辦?”孩子才樂于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,正視自己的錯誤。
我們常常教導孩子: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但是,當孩子遇到了難以勝任的問題,死扛有時候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危害。
獨立固然重要,為人父母也要告訴孩子:你不必事事都自立,抗不過去記得和爸媽說。
黃磊曾說:“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,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。他做什么不重要,他會不會告訴你,最重要。”
我們要學會跟孩子平等的溝通,像他的朋友一樣,敞開心懷的去接納孩子,孩子自然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回報你。
父母們,我們不要做孩子最唯恐避之不及的人,我們要做一個溫暖的堅實的,充滿安全感的大山,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不慣五氣、不幫五忙、不教五友
- 用你的行動去影響孩子,用你的情緒去感染孩子
- 父母應是孩子的大山,而不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家中“領導”
- 家長該怎樣對待問題少年
- “媽,為什么你就是不認錯?”:多少孩子,在等父母一句“對不起”
- 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
- 孩子出不出色,與母親的性格關系太大了!尤其是這9個細節
- 孩子被打了,該不該打回去?---慧騰青少年成長學校
- 讓孩子學會愛就是對孩子的愛
- 慧騰叛逆孩子學校教育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